2021-01-04 12:07
3年前,以依达赛珠单抗为代表的 noac 逆转剂问世,为解决上述难题实现重大突破,宣告抗凝治疗3.0时代来临。依达赛珠单抗具备迅速而完全的 noac 逆转效果,且半衰期较短:平均起效时间约2.5小时,作用于24小时内消失。研究表明,高达93%的患者在使用依达赛珠单抗后达到临床止血要求。noac 逆转剂的问世提升医患信心、使房颤所致卒中得到更好的管理、防治工作得到更为彻底的贯彻。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pd 发病率呈现日益攀升的趋势,预计在未来的20到30年内,印度和中国会成为pd患者最多的两个国家。pd 可预见的疾病负担不容乐观,来自伦敦国王学院帕金森基金会卓越中心的 kallol ray chaudhuri 教授介绍了 pd 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证据更新。
高血压的检出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第一步,提倡易患人群家庭测量血压。而全面评估血压是平稳持久控制血压的关键,正确测量血压则是以上所有环节的根基。此外,面对全球血压控制率不足50%的现状,起始联合单片复方降压制剂因执行度高、依从性好,是值得推荐的剂型选择。
精确的设计、可靠的依据、严格的质控和卫生经济效益有效维持并促进体系良好运行,德国卒中康复领域成绩斐然不令人意外,值得借鉴。
2017版美国指南变更高血压定义,将收缩压130~139或舒张压80~89划为1级高血压,而2018版欧洲心脏病学会与欧洲高血压学会(esh/esc)指南仍沿用140/90 mmhg 的诊断界值。陈教授指出,定义的改变不只是概念上的更新,获益的落脚点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我们应参照美国指南关于“风险评估”指导治疗策略的原则,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并管理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但“一刀切”的靶目标值并不可取。
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是伴随患者终身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危害不容小觑。只有做好血压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陈源源教授围绕美国与欧洲高血压指南更新,畅谈我国高血压管理新方向与具体策略。
预防卒中复发是康复的最重要标准。此外,统计表明康复训练可以帮助30%的失语者恢复语言能力,有效实现从病患身份到正常社会人的转变。在质控管理方面,schonle 教授指出,康复中心需接受全国范围的严格质控,质控评分过低的中心会受到警告,第二年仍无提升则会直接取消患者收纳资格。预后研究表明,每在医疗康复中心投入1欧元将回报社会5欧元。
1940年,以华法林为代表的维生素 k 拮抗剂(vka)的发现正式揭开抗凝治疗1.0时代序幕。华法林的应用使卒中发生率下降2/3,死亡率下降1/4。然而,其所导致的颅内出血这一严重并发症,迫使人们在新型抗凝药发掘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在卒中康复领域,德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模式体系。德国卒中康复专家、bi中国康复医学总监paul schonle 教授围绕卒中康复的总框架、卒中神经康复的阶段模型、基于循证医学的治疗标准和质控管理四个方面,展示卒中康复德国模式。
鉴于非运动症状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改善非运动症状”已和“控制运动症状”、“预防运动并发症”一同,成为公认的pd三大治疗目标。在病程早期,临床医生就应将对非运动症状的管理和对运动并发症的控制纳入考量,选择能够有效控制非运动症状,并显著降低或延缓运动并发症发生的抗 pd 药物。只有做到多方面覆盖,才能切实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生活品质。
来自加拿大汉密尔顿总医院的血液学家 john eikelboom 教授讲述了口服抗凝药(oac)的演变。他指出,中国约有1500万房颤患者因未接受正规的抗凝治疗而遭受心源性卒中侵害。而一个令人遗憾的现状是,由于卒中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许多患者而言,发生中等及以上程度的脑卒中即等同于死亡。因此,安全、有效的抗凝措施尤为重要。
pd 作为一种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表现的综合征,除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引起的典型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僵硬等运动表现外,还可以引起包括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抑郁、便秘和疼痛等在内的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异质性较强,甚至在pd运动症状发生前即可出现。chaudhuri 教授表示,需将治疗策略从仅关注“多巴胺能”和“异动症”,扩展到更多非运动症状,因为这些症状可以反映 pd 的多种神经退行性进展,作为预测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度。在未来,对非运动症状的评估可以帮助实现 pd 治疗策略的个体化。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问世推动抗凝治疗跃进2.0时代,代表药物如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进一步降低脑卒中风险25%、死亡风险14%、主要出血事件15%,其中颅内出血风险降低高达70%,为医患提供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然而,终身服用 oac 可能导致意外(如发生骨折、颅内出血、需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发生时,脑卒中患者暴露于出血的危险之中。
卒中康复具有丰富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政府、社会法律和保险公司等社会层面,也为流行病学提供大量的数据,帮助质量管理和卫生系统完善。神经康复包括 a、b、c、d、e、f 6个阶段模型,a 阶段为患者急性期住院(重症监护或卒中单元);b 阶段为患者转出 icu, 但需要进行强化康复治疗;c 阶段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完全自由活动;d/e 阶段为能独立活动但仍需认知与专业康复治疗(住院/门诊病人);f 阶段为仅残留部分症状。
文章排行
推荐文章